今日:696 总数:5174647 会员数:131942

当前位置:w88登录

重庆一中2012-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 word版含答案

资料类别: 物理/同步

所属版本: 通用

所属地区: 重庆

上传时间:2013-05-27

下载次数:268次

资料类型:期中考试

文档大小:263.50K

所属点数: 0.1

VIP下载 普通下载

【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.1 点,立即充点

资料概述与简介

                    秘密★启用前
2013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
物 理 试 题 卷 2013.5
   物理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,满分150分,考试时间100分钟。
注意事项:
   1.答题前,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.
   2.答选择题时,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,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.
   3.答非选择题时,必须使用0.5毫米黑色签字笔,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.
   4.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,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.
一、单项选择题(共40分,8小题,每小题5分,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)
1.物体做下列几种运动,其中一定符合机械能守恒的运动是(  )
   A.自由落体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B.匀速直线运动
   C.匀变速直线运动                 D.匀速圆周运动
2.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(  )
   A.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不一定有加速度
   B.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,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同
   C.匀速圆周运动虽然不是匀变速运动,但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仍相同
   D.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,物体仍然可以做曲线运动
3.质量为60kg的体操运动员做“单臂大回环”,用一只手抓住单杠,伸展身体,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.如图所示,此过程中,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约为(忽略空气阻力,g=10m/s2) (  )
   A.600 N                 B.2400 N
   C.3000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.3600 N
4(原创).一辆开往雅安地震灾区满载新鲜苹果的货车以恒定速率通过某转盘,角速度为ω,其中一个处于中间位置的苹果质量为m,它到转盘中心的距离为R,则其他苹果对该苹果的作用力为(  )
   A.mg          B.mω2R          C.           	D.
5.“奋进”号宇航员斯蒂法尼斯海恩·派帕在一次太空行走时丢失了一个工具包,关于工具包丢失的原因可能是(  )
   A.宇航员松开了拿工具包的手,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工具包“掉”了下去
   B.宇航员不小心碰了一下“浮”在空中的工具包,使其速度发生了变化
   C.工具包太重,因此宇航员一松手,工具包就“掉”了下去
   D.由于惯性,工具包做直线运动而离开了圆轨道
6.甲、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不同位置,甲比乙高出h。分别将甲、乙两球以v1、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,不计空气阻力,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(  )
   A.同时抛出,且       	     B. 甲迟抛出,且
   C. 甲早抛出,且			           D. 甲早抛出,且
7.某型号的“神舟飞船”顺利发射升空后,在离地面340km的圆轨道上运行了108圈。运
行中需要多次进行“轨道维持”。所谓“轨道维持”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
和推力的大小方向,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。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,由于飞船
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,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,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、重力势能
和机械能变化情况将会是(  )
    A.动能、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
    B.重力势能逐渐减小,动能逐渐增大,机械能不变
    C.重力势能逐渐增大,动能逐渐减小,机械能不变
   D.重力势能逐渐减小,动能逐渐增大,机械能逐渐减小
8(原创).如图所示,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,碗口水平,O点为其球心,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,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,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,,让质量为m1的小球静止释放,当其到达碗底时质量为m2的小球速度为多大(  )
   A.         B.  
   C.               D.
二、不定项选择题(共20分,4小题,每小题5分,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,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,不选或错选得0分)
9.如图所示,质量相等的甲、乙两小球从一光滑直角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释放,甲小球沿斜面下滑经过a点,乙小球竖直下落经过b点,a、b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,不计空气阻力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(  )
   A.甲小球在a点的速率等于乙小球在b点的速率
   B.甲小球到达a点的时间等于乙小球到达b点的时间
   C.甲小球在a点的机械能等于乙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(相对同一个零势能参考面)
   D.甲小球在a点时重力的功率等于乙小球在b点时重力的功率
10(原创).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,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,动能减小为原来的,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,则变轨前后卫星的(  )
   A.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∶1            B.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∶1
   C.周期之比为1∶8                      D.轨道半径之比为1∶4
11(原创).如图,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A和B,中间用轻质杆相连,在杆的中点O处有一固定转动轴,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释放,在B球顺时针摆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(  )
  A.杆对球的力沿杆方向
  B.杆对A球做正功,杆对B球做负功
  C.A球、B球、杆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
  D.重力对A球做功的瞬时功率一直变大
12.如图所示,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(可视为质点)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°的固定斜面,其运动的加速度为g,这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,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(  )
   A.整个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      B.重力势能增加了mgh/2
   C.动能损失了2mgh               D.机械能损失了mgh
三、实验题(共20分,每空2分)
13.如图所示,在“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”的实验中,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,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。当用2条、3条……,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、第3次……实验时,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。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。
(1)实验中,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,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,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(  )
  A.放开小车,能够自由下滑即可
  B. 放开小车,能够匀速下滑即可
  C.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,能够自由下滑即可
  D.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,能够匀速下滑即可
(2)在正确操作情况下,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,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,应选用纸带的           部分进行测量。
   A.CE段       B.DF段           C.EG段            D.HK段
(3)能够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整数倍变化的是(  )
   A.增加相同橡皮筋的条数,使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释放
   B.橡皮筋两端固定,使橡皮筋的伸长量依次加倍
   C.橡皮筋两端固定,使橡皮筋的长度依次加倍
   D.释放小车的位置等间距的变化
14.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(实验装置如图),有下列A至F六个步骤:
   A.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
    B.接通电源,再松开纸带,让重锤自由下落
    C.取下纸带,更换纸带(或将纸带翻个面),重新做实验
    D.将重锤固定在纸带的一端,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,用手提纸带
    E.选择一条纸带,用刻度尺测出重锤下落的高度h1、h2、h3、…… hn ,计算出对应的即时速度vn
    F.分别算出,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.
(1)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
   某个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示.其中O是起始点,A、B、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.用毫米刻度尺测得O到A、B、C各点的距离分别为hA =9.51 cm、hB=12.42cm、hC=15.70cm,现利用OB段所对应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,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=9.80m/s2,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f=50Hz,设重锤质量为0.1kg.
(2)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求得重锤在OB段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J(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,下同),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J.实验发现二者并不完全相等,请指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.
(3)处理数据过程中,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发现了一种计算B点对应时刻物体速度vB的新思路:
   甲同学发现,图中的B是除起始点外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n个点.因此可以用从O点到B点的时间nT(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)计算,即vB =gnT,再依此计算动能的增量.
   乙同学认为,可以利用从O点到B点的距离hB计算,即vB =,再依此计算动能的增量.
你认为,他们新思路中(  )
    A.只有甲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    B.只有乙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
    C.两位同学的思路都符合实验要求    D.两位同学的思路都不符合实验要求
(4)在上图纸带基础上,某同学又选取了多个计数点,并测出了各计数点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h,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,以h为横轴,以为纵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下图中的           .图线的斜率表示            .
四、计算题(共70分)
15.(15分)用200N竖直向上的拉力将地面上—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提起5m高的位移,空气阻力不计,g取10m/s2,求:
(1)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;
(2)物体提高后增加的机械能;
(3)物体提高后具有的动能。
16.(15分)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,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;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,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。(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=10m/s2,空气阻力不计, 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∶R地=1∶4) 求:
(1)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2
(2)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∶M地
(3)求该星球近地环绕速度与地球近地环绕速度比V星∶V地
17.(20分)如图所示,在水平路段AB上有一质量为2×103kg的汽车,正以10m/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,汽车前方的水平路段BC较粗糙,汽车通过整个ABC路段的v-t图像如图所示(在t=15s处水平虚线与曲线相切),运动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20kW不变,假设汽车在两个路段上受到的阻力(含地面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)各自有恒定的大小。
(解题时将汽车看成质点)
(1)求汽车在AB路段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f1。
(2)求汽车刚好开过B点时的加速度a。
(3)求BC路段的长度。
18.(20分)如图所示,AB为半径R=0.8m的1/4光滑圆弧轨道,下端B恰与小车右端平滑对接.小车质量M=3kg,车长L=2.06 m,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=0.2m.现有一质量m=1kg的滑块,由轨道顶端无初速释放,滑到B端后冲上小车.已知地面光滑,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=0.3,当车运行了1.5 s时,车被地面装置锁定.(g=10m/s2)试求:
   (1)滑块到达B端时,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;
   (2)车被锁定时,车右端距轨道B端的距离;
   (3)从车开始运动到被锁定的过程中,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大小;
   (4)滑块落地点离车左端的水平距离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命题人:李黄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题人:吴高文
2013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(本部)
物 理 答 案 2013.5
一、二、选择题
题号 |1 |2 |3 |4 |5 |6 |7 |8 |9 |10 |11 |12 | |答案 |A |B |C |C |B |D |D |B |AC |CD |BC |CD | |三、实验题(共20分,每空2分)
13.(1)( D ) (2)D (3)( A )
14.(1)   ADBCEF
  (2)_0.122__,_0.120_ ,受到了空气阻力或纸带与限位孔的阻力,减少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增加的动能,另一部分克服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。   .
  (3)( D )
  (4)  C  .  g  .
四、计算题(共70分)
15.(15分)
  (1)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;
  (2)物体提高后增加的机械能就等于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
  即
  (3)据动能定理,有: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物体提高后具有的动能为500J
16.(15分)(1)t=,所以g’=g=2m/s2
         (2)设星球表面有一物体质量为m
          则,所以M=
          M星:M地=(12:1(42=1:80
           (3)由得得
            V星:V地=1:
17.(20分)(1)汽车在AB路段时,有                    
 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
(2)t=15s时汽车处于平衡态,有          
t=5s时汽车开始减速运动,有
              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
(3)
18.(20分)
   解析:(1)设滑块到达B端时速度为v,
   由动能定理,得mgR=mv2
   由牛顿第二定律,得FN-mg=m
   联立两式,代入数值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:FN=3mg=30 N.
   (2)当滑块滑上小车后,由牛顿第二定律,得
   对滑块有:-μmg=ma1
   对小车有:μmg=Ma2
   设经时间t两者达到共同速度,则有:v+a1t=a2t
   解得t=1 s.由于1 s<1.5 s,此时小车还未被锁定,两者的共同速度:v′=a2t=1 m/s
   因此,车被锁定时,车右端距轨道B端的距离:x=a2t2+v′t′=1 m.
   (3)从车开始运动到被锁定的过程中,滑块相对小车滑动的距离Δx=t-a2t2=2 m
   所以产生的内能:E=μmgΔx=6 J.
   (4)对滑块由动能定理,得-μmg(L-Δx)=mv″2-mv′2
   滑块脱离小车后,在竖直方向有:h=gt″2
   所以,滑块落地点离车左端的水平距离:x′=v″t″=0.16 m.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          

您可能会喜欢的其他资源

已有 0 条评论,共有 0 人参与,点击查看

网友评论: